残缺之美残缺,其实也是一种美。月亮,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争相赞颂的对象。不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或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少不了月亮的身影,但他们见到的都是那圆圆的满月。唯有白居易看到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残月。没有了那细如柳眉的月,弯如小船的月,哪来满月的完美。再看西方断臂的维纳斯,几百年来饱受赞誉。难道说,人们没有看到她的残缺么?自然不可能。恰恰相反,正因为她的断臂,她的残缺,才使得她享誉中外。曾有人尝试修复她的断臂,却发现修复后的维纳斯,已没有了断臂时的出尘。正因为有了断臂,人们才感到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和张海迪,不放弃希望,努力奋进,用毕生为慈善事业尽微薄之力。还有失去了双臂,却用双脚奏出天籁之音的刘玮;生活在无声世界,却用舞蹈感动世界的千手观音……他们的身体都是残缺的,但他们依然是美丽的。你知道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的游客,在百年坎坷之后仍在着废墟前驻足凝视么吗?因为他是残缺的。从他那所剩无几的断壁残垣,人们能想象出曾经的它是怎样的辉煌;而那些焦黑的石柱,又在千万炎黄子孙眼中燃起了怎样壮烈的屈辱火焰。面对它,人们不会忘记曾经的摧残;面对它,中华儿女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正是它的残缺提醒了人们不能忘怀的血债,正是它的残缺使它如此经久不衰。它的残缺是一种悲壮的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面对红颜老去的残缺,李煜看到了亡国的忧思;“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面对故国落寞的残缺,刘禹锡看到了家园不再凄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面对枝头花落的残缺,李清照看到了心力交瘁的无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沉舟病树的残缺,刘禹锡还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喜悦。那么,面对生命中的残缺你看到了什么呢?是悲观的摇头叹气,黯然神伤?仰或是一鼓作气,探寻残缺中所蕴含的美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往今来,人们都懂得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既然如此,何不擦亮双眼,去探寻生命中的残缺之美呢?学会去欣赏别人身上残缺的美,学会去接受自己身上残缺的美吧!用那双会欣赏残缺之美的眼睛来欣赏世界,用那能接受残缺之美的臂膀来拥抱世界,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才会迸出绚烂的火花。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