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烟火夜总是空灵静寂的,但你总会记得空中那一缕烟丝的前世,心中永远留存着烟火绽放之景的震撼。我愿作一次烟火,只求一次的绚丽……常言道:平平淡淡才是真。但这句话是否造就了“沉默的大多数”?基于怀疑,我愿在沉默中爆发,纵然爆发即死亡。“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的名言在另类解读下似乎也蕴含着“轰轰烈烈”的道理,飞过也许便是通途,也许便是品尝“美食”。总有鸟儿不会飞,而在悬崖上鹰妈妈的命令中,小鹰学会了翱翔蓝天,“绝云气,负青天”。艺术史上的一些规律吸引了我去加以思考:很多天才的音乐家、画家、诗人都英年早逝,他们的生命历程诠释了生的公平,也体现了烟火般的哲学。如徐志摩,他戏剧一样的出场,在康桥留下永久的回忆;他与一代才女林徽因、名媛陆小曼的感情纠葛……爱情铸就了志摩的诗情,仿佛也如天意,没有爱情的他也就真的不复存在。在《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以及最后的《爱眉小札》写成后,他的爱情之火熄灭了,于是生命之火也随之停息。最后他真如《再别康桥》诗中所写“轻轻地,我走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在空难中殒世,刚过而立之年。志摩的死固然令人叹息,但倘若他尚在人间而多活三五十载,对他自己和世界来说又是幸运吗?激情退却的诗人只能让人看到岁月的无情而让人神伤,而因为他的辞世,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一个永不老去的志摩,于是他永生!而梵高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也为他天才的艺术生涯画上完美的圆点。而他的辉煌不在生前却在身后……莫扎特七八岁作曲演奏,二十多岁作宫廷乐长,经历了常人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度后在壮年也溘然长逝……盈虚有数,上帝不会特殊眷顾任何一个,既然选择了华丽绽放,就无法悠远绵长。在生命中,我崇拜志摩、莫扎特、梵高,虽然可能无法达到,但我总在渴望一次轰轰烈烈的经历。生如烟火,让我用生命体验来做一次躬身的实践!
版权声明:本栏目内容均从网络上收集,供仅参考,这些资料可能并不完整,有效性和正确性也无法保证。本站并不拥有这些资料的版权,版权属于原版权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