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故事:捉刀人

手机访问:典故故事:捉刀人

本文由作文地带整理分享,希望各位网友喜欢。

典故故事:捉刀人

  导语:捉刀人:指拿着笔的旁侍。古代的侍从,有专门的刀笔吏,这里的刀和笔的作用类似。所以,捉刀人也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详细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吧!

来源:作文地带

  典故故事:捉刀人

  注音:zhuō dāo rén

  说解:"捉刀人"原指曹操。因上古以刀为笔,竹木简出现后,又用刀修改竹木简上的舛误,后称代人作文字为"捉刀人"。《聊斋志异·张鸿渐》:"时卢龙令赵某贪暴,人民共苦之。有范生被杖毙,同学念其冤,将鸣部院,求张为刀笔之词……赵以巨金纳大僚,诸生坐结党被收,又追捉刀人。"

  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解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拿着笔的旁侍。古代的侍从,有专门的刀笔吏,所以,这里的"刀"为修改竹木简错字的小型工具,和笔的作用类似。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捉刀,这里指握着刀,拿着刀。;形陋:形象丑陋;代:代替。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考证:国内权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等,对"捉刀"等词中的"刀",均解释为"杀人之刀"或语焉不详。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书〉〈动〉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者:"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别人做文章叫捉刀。

  2010年11月 ,著名学者宋传伟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考证与推理,在北大中文论坛发表论文〈"捉刀人"的千年之误〉,对这些权威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解释前后矛盾,不能使人信服。在自己的论文中,宋传伟先生大胆否定了传统的解释,认为此处的所谓"杀人之刀"实际应为一种书写工具。认为"捉刀人""捉刀"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主人身边的"秘书",这样,权威工具书上解释的"代别人作文章"才能顺理成章。这样,对于"捉刀""捉刀代笔""刀笔吏"等词中的"捉"和"刀"的分析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义词:床头捉刀人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来源:作文地带整理

本文地址: http://www.liuxuepaper.com/m/zw/112245.html

典故故事:捉刀人
《典故故事:捉刀人》
建议您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典故故事:捉刀人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