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多,阳光有些耀眼。我穿行于小巷之中,无比清凉,两旁的建筑虽算不上华丽,却让人心情舒畅。我左绕绕,右走走,意外发现了一幢古香古色的四合院。
四合院里隐约传来锣鼓声,我凑近一看,忍不住驻足于此。只见“提线木偶剧院”几个大字挂在大门上,两扇朱红色的大门向内打开。我抬脚迈进门槛,一旁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几个提线木偶,仔细一瞧,一个枣红脸,一个毛脸雷公嘴。哈哈,这不是关羽和孙悟空吗?真是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跳起来一样。
忽然,锣鼓声、唱腔一同响起,我循着声音,推开了一扇小门,里头正在表演,场下人不多,也就三五个,场面虽不宏大,但我的目光却牢牢地被台上木偶的动作所吸引。仔细一看,舞台后面还有一个白发老爷爷正摆弄着手中的绳线,在他的“指挥”下,一个木偶“将士”在不足五平方米的台上转着圈,引得我驻足观看。
戏演完,老爷爷便下了台,我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使劲儿探头往后台看,发现那位老爷爷似乎在雕刻着什么。老爷爷发现我在看,笑了笑说:“要看就过来看吧!”
我脸一红,脚却很诚实地挪了过去,说:“老爷爷,您这是在雕什么呀?”
“木偶的头,这雕的是张飞,好看吧?”一说起木偶,老爷爷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听老爷爷说,他从小就开始学木偶戏,学了几十年,这些木偶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他回忆说,有一年冬天练戏,天寒地冻,木偶又重,他的手被冻得又冰又僵,还要提着木偶,无疑是“雪上加霜”。他的脸冻得通红,嘴里还要唱着小曲儿,绳下的“小和尚”动作有些僵硬——手都冻红了,哪能不僵呢?可他愣是不肯休息,一场练完,暖暖手,又重新将木偶提起来。一上午,小小的院子里回荡着他的唱腔,几个同门师兄都忍不住叫他歇歇,可他倔得像头牛,只说戏练不好,硬是不肯停。
我有些不理解老爷爷为什么那么执着于木偶戏,老爷爷笑道:“大概是因为喜欢吧!”听了他的话,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少年,小脸通红,站得像块木板,在寒风中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唱着戏腔。
“这提线木偶可是咱们的传统文化,说什么也不能丢。”老爷爷的话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要不是有人传承,你现在岂不是没得看了?哈哈……”老爷爷一边笑,一边指向台上的一个少年,只见一位二十出头的少年提着木偶,手指灵活地扯动着绳线。此时此刻,我仿佛看见两个身影重叠在一起,一个背景是白雪纷纷,一个背景是阳光灿烂,但相同的是,画面中都饱含着执着与热爱。
我驻足于四合院前,想象着院内的一番景象,回味着那传统文化中的明珠,它似乎饱经沧桑,却又神奇得引人幻想,美好得令人向往。
【评点】
本文记叙了作者的一次“意外之旅”——步入四合院,领略传统文化“木偶戏”的艺术魅力。开篇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云深不知处”的氛围,大有“误入桃花源”之意味。文中塑造了一位热爱传统技艺的老爷爷形象,通过讲述老爷爷苦练木偶戏的经历,凸显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最后将老爷爷过去练戏的身影与如今的练戏少年相重叠,虚实相生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朦胧感,巧妙地贴合了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主题,堪称点睛之笔。
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再到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来源:作文地带整理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