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传》有感2300字

手机访问:读《名人传》有感2300字

本文由作文地带整理分享,希望各位网友喜欢。

你能懂我吗?当你以同情的目光凝视我虚弱地抬起头的时候,我的朋友!你能懂我吗?当我深情地抚摸最后一个琴键的时候,我的听众!你到底在想什么呢?在空旷而辽远的掌声中,我几度陷入迷糊的状态。我多希望你能懂我,多希望在未来当某个人因痛苦而仰望群星时,他能想起我,然后笑着擦干泪水。多希望!

在罗曼罗兰的书中,我仿佛总是听见血液激奋流淌的声音,听见某种意志的声音在山谷里咆哮。如同上诉划线句。

贝多芬渴望改变什么。是那股发自内心渴望的洪流膨胀着他的血管。

年轻时贝多芬知道自己的意志所在,相信自己的力量。那么他的意志究竟是什么呢?最终是否达成?原因何在?然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已经走远,我们再不能得到可靠的答案,只能去品味他们拂袖间留下的一抹夕阳。

于是我在字里行间寻找线索。

第一个问题似乎容易解答,那就是给予人以快乐。书中说"在此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是贝多芬毕生的计划。这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答案:以贝多芬悲惨的童年出发,他一定希望每一位少年都能拥有一个愉快而值得骄傲的童年。这一点从他对共和的拥护也能清晰流露。于是他用深沉的音乐勇敢地触击听众的心灵,渴望在那些光滑的意识表层上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然而他似乎没有达到目的,因为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不仅依旧没有看淡生死,反而变得更加痛苦。

所以我认为,贝多芬真正渴望人们理解的,并不是单纯的欢乐,而是自己的这份心意,即我希望你快乐,而你知道我希望你快乐。然而他误以为传达了欢乐的讯息就等同于传达了美好的心意,致使人们在聆听音乐的欢乐中,往往不曾思索他的初衷。

最致命的是,连他自己也误解了这一初衷。

他本身善于奉献,而渴望他人理解。所以他真正希望讴歌的是勇于奉献的善良品质,但他只是以奉献的态度,给予他人快乐。

他希望每个人都心怀善意,希望每个人都知道他希望每个人都心怀善意。然而他没有说破,而只是传递出源源无尽的爱与力量。

其实给予他人欢乐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让他人理解自己这种希望他人快乐的初衷是一种高级的趣味。然而贝多芬将它作为一生的意志。用铆足了劲的血液去成就趣味的理想,本身是一件矛盾的事。

我不知道自己诠释得是否准确,但至少从这一角度能得到启示:人很难跳出自己。只要能时刻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看淡许多。恰恰此时,人进入最愉悦的境界。

人很难跳出自己。用这句话形容托尔斯泰似乎更贴切。通过阅读罗曼罗兰的传记,我发现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名受争议较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人不看好他,有人很肯定他。

我是很喜欢托尔斯泰的文字的,但当我读完传记,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倾向于前者。我对托尔斯泰,是感到不屑的。而这种不屑的情绪在阅读时就有所显现。

为什么托尔斯泰的情绪如此不稳定,不断地转换着观点立场?我自以为是有明确答案的。

托尔斯泰是一个对何事都抱持怀疑的人。只要是普遍认可的,他普遍都怀疑。年轻的托尔斯泰其实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来往的书信中他也明确提到过。但他后来似乎忘了,因为书中再也没有提到。他只是怀疑一切,与世界对着干。

接下来,我举几个托尔斯泰无厘头爱恨的例子,也许你会有同感。

"他恨博爱主义",纯粹是因为歌德在他面前讲得欢。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在第一次真切地看到大都市的惨状时嚎啕?"因为他怀有博爱。"

托尔斯泰看不起文坛上的明星,他看他们都是罪恶的。可是单纯的心灵看事物是不全面的,而悟的心灵必需罪恶的一面。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强求每个人都表演得像个演员。纵然对方的谈吐多么令你不自在,你要意识到,对方至少是中肯的。不能通过表面否定人的性质。

托尔斯泰对女权运动是反感的。其实他没有什么事是不反感的。他总是在批判,总是瞧不起人家也瞧不起自己。

托尔斯泰深深地研究神。在人性崛起,思想大爆炸的时代,唯独托尔斯泰还深深地嵌在神学里。唯一原因,是他"反对一切"的性格在作祟。他瞧不起人性,它们都是罪恶的。

可既然他把神学当作"无理的,且是有意识的,有作用的谎言",为什么又相信基督主义?为什么又将尘世悲痛的身心寄托于神?

更可笑的是,既然他"连自己也不能相信",是不是意味着他不相信这句话?也就是他极其信任自己?

所以这是无解的,我认为,甚至是无意义的。纯逻辑的攀谈如果放在茶余饭后,也许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但把天才的生命卷入这样的混沌中是可惜的。

至少从此得到启示:有些性格上的弱点我们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而是渐渐地忘了。

在我看来,处在生活中的人就是有意义的。当农民流着豆大的汗珠,抡起锄头;当科学家将每个日夜奉献给一项研究,他们不是罪恶的,恰恰相反,他们是美的。

以东方人的视角看待西方的神学自然是这般客观。对神的畏惧我是丝毫没有的。因此,在托尔斯泰对神明的声声呼喊中,我的思绪飘得很远。我想到,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是否就像西方人对神的恐惧,只是限于一种文明无法解释的精神束缚?

可是既然受到了束缚,我又怎么能意识到呢?

不想了,我快成为托尔斯泰了。

与列夫托尔斯泰相反的,米开朗琪罗的思考更接近真实的生活与艺术。因此他的痛苦大多是真实的。

他只是用一腔对艺术无比崇拜的热血,创造了一些作品,遇到了一些坎坷,经历了一些不公,犯下了一些错误。

他没有贝多芬崇高的理想,高级的渴望,没有列夫托尔斯泰辩证的思维,无止境的自我颠覆。他有的是坚持,是恒心。

这种执着艺术的毅力是异于前二者的。

不可否认的,他愚昧,他隐忍,他生病了不肯请医生。他自大,艺术上他看不起任何人,每项任务都由他亲手完成……

他有常人所有的缺点,但毅力足以弥补这一切。因此在三位名人中,米开朗琪罗是我最喜爱的人物。

我所谈的都是个人极其主观的想法,像雾霭,是玄乎不定的。也许你完全不认可。但我喜欢这么做。我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伟大的人。

读完一个传,我仿佛就隐约看到,夕阳下,雾霭中,那个人乘着酒兴,从远方的公路上蹒跚走来。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作文地带整理

本文地址: http://www.liuxuepaper.com/m/zw/120410.html

读《名人传》有感2300字
《读《名人传》有感2300字》
建议您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读《名人传》有感2300字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