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故事,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2-03-23

  钢盔,日语叫做铁帽,是侵华日军普遍配备的防护装备。在电影中,鬼子不是戴着挂“屁帘儿”的战斗帽,就是戴着钢盔,这几乎成了日军的标准形象。

  日本后勤研究专家青木孝治(参加过侵华战争),有一本研究日军钢盔的著作,叫《陆军铁帽物语》,居然有不少新的发现。比如,日军战斗帽后面的那个“屁帘儿”,有人说,是用来防中国大刀队砍脑袋的。青木的研究表明,它是为了防晒,分成几片,可以通风,虽然样子有点寒碜,但效果确实不错。日军的钢盔虽然威风,却也带来了不少烦恼。

  冻住脑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根据到欧洲观战的武官的报告,开始让士兵装备钢盔,但一直没有正式使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日军的钢盔基本没有派上用场。

  真正用上钢盔,是在黑龙江和马占山部作战时。面对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不断增兵,双方在江桥、齐齐哈尔等地展开了一系列激战。

  日军使用了大批新式装备,不但让钢盔得到了检验,还使用了装甲车、坦克等武器,这是日军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坦克。日军攻击马占山部所用的雷诺FT-17坦克,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北大营东北军仓库里夺取的。

  坦克的使用,被证明在破袭战中非常有效;钢盔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日军的伤亡。但是日军发现,钢盔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由于钢盔的里衬太薄,在黑龙江寒冷的天气里,日本士兵出汗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快脑袋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如果强行摘取,还会连皮带肉扯下来。

  面对这种古怪的情况,日军不知如何处理,有人采用热水浇钢盔的办法,结果将被冻结的头皮直接剥离。

  宿营的时候,头皮和钢盔被冻在一起的新兵摘钢盔时,经常发出阵阵哀号。日军攻占齐齐哈尔,阵亡300余人,而因为冻伤减员近20xx人,其中不少是这种钢盔带来的“头伤”。

  为此,日本士兵在钢盔里垫上纱布或者棉布,样子虽不好看,但是解决了冻伤的问题。

  成为靶子

  诺门罕之战时,戴着钢盔的日本士兵因头部中弹而死的人数,甚至多于不戴钢盔的士兵。

  难道苏联人使用带有磁性的子弹,专打钢盔?钢盔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弹片,保护头部。由于钢盔是一个弧面,如果子弹不是正面击中钢盔,大多会滑飞,这就是钢盔有防护作用的原理。

  诺门罕之战时,头部中弹的日本士兵,多半是钢盔正面被命中,钢盔被洞穿,脑袋当然难保。苏军的枪法为何这样准?日军派出专家到前线考察,方才真相大白。原来,日军使用的钢盔,前面正中有一个小红五角星。红色最醒目,苏军很远就能发现,瞄着小红五角星开火,一击必中。

  诺门罕之战后,吃了大亏的日军,被迫取消了钢盔正面的小红五角星。

  “军神”之死

  饭冢国五郎,日本陆军101师团101联队联队长,号称“军神”。此人喜欢顶个破钢盔,挥舞战刀,又冲又杀,十分张扬。

  做到联队长,手下有几千人,按说,在第一线戴钢盔耍酷的机会不是很多。不幸的是,有人请饭冢耍酷。这人就是日本战地记者小俣行男,他到庐山前线采访饭冢。

  在庐山一线,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巧妙利用地形,与日军顽强周旋。日军虽然装备精良,无奈庐山山形雄奇,道路险峻,故久攻不下。中国军队把迫击炮搬上山顶,炮弹“如同雨点从天而降”,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与饭冢作战的是中国陆军160师,师长华振中。这是粤军戴钢盔的部队,绝对是一支精兵。双方在东孤岭浴血苦战,饭冢连续发动15次进攻,依然无法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白白损兵折将。

  由于连日苦战,饭冢被晒得极黑,眼里全是血丝,胡子多日未刮,显得相貌狰狞。

  记者小俣行男建议饭冢比画几下,以便提振士气。

  被几个记者一捧,饭冢推辞不过,记者们特意选了一个比较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饭冢拔出指挥刀,又吼又叫,又蹿又跳,很快,记者们拍完了胶卷。后来,从照片上看,拍摄效果的确不错,如果饭冢活到战后,可以考虑去演电影。

  饭冢的“外景地”虽然适合拍摄,却在中国阵地对面,那里正好有160师的一个哨所。视线内的目标太多,中国哨兵未必都能注意到。日本记者为了突出效果,给饭冢扣上了一顶钢盔。当时,日军钢盔的涂漆工艺不过关,又正值炎热季节,长期暴晒,偶尔又是一场大雨,时间一久,钢盔的绿漆剥落,露出钢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远远地,中国哨兵发现有一个灯泡似的东西,定睛细看——哦,是个鬼子啊!虽然看见了,中国哨兵也没办法,距离太远,“汉阳造”够不着。

  看着饭冢表演,几个中国哨兵越看越烦。突然,眼前一亮,几个中国老兵沿着战壕走了过来,他们背的不是“汉阳造”,而是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即日本造三八式步枪,因为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罩而得名,其射程远,射击精度高。

  饭冢所在的那个高地,“汉阳造”打不着,三八大盖的射程可是正好。看到三八大盖,哨兵赶紧把几个老兵拦下,让他们看看对面饭冢的表演。

  饭冢扣着一个钢盔,赤膊,几个中国老兵分辨不出他的身份,但看他耀武扬威的样子,一致觉得这赤膊鬼子太猖狂了。

  老兵枪法好,把枪一端就瞄上了。那边采访已经到了尾声,饭冢一转身,正好把面门亮了出来。这时候,中国老兵也瞄好了,一扣扳机,“砰”,饭冢应声倒地。

  附近的日本兵赶来救护,发现这一枪正从饭冢的心窝穿过……饭冢在101师团被称为“勇将”,他的死亡,对前线日军的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中国军队对此事的记录,来自于独9旅官兵的回忆,并不是日本方面的材料。遗憾的是,虽然有此段记载,却没有击毙饭冢的中国老兵的名字。

  言归正传,钢盔反光暴露了饭冢,算是铁帽给日军带来的又一个悲剧。不过,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太平洋战争开始逐岛争夺,日军在钢盔上涂抹煤焦油,才多少降低了其反光度。

  并非无用

  1945年的一天,一支日本军队出炮楼扫荡,晚上找了个山村宿营。

  日军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村子表面很平静,实际上却是八路军的一个重要据点。

  八路军悄无声息地溜到打谷场,埋伏下来。

  吃完晚饭,日军小队长吹哨,召集部下晚点名,地点就是打谷场——村里平坦的地方。

  这时,一个日本新兵手忙脚乱,闹出了笑话。日军条令规定,晚上点名,穿军便服即可,而这个新兵没有记住,居然戴了沉甸甸的钢盔前来点名,引起众人哄笑。

  笑声未绝,忽然,雷声炸响,电光四射——八路军战士扔出了手榴弹。

  有理由判定,这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其理由有二:第一,八路军战士的投弹动作准确,肯定都是把手榴弹拉火后等上两秒钟再扔的。结果,手榴弹凌空开花,打谷场上的日本兵连杀伤死角都找不到;第二,这支八路军用的手榴弹,不是那种内置黑火药、一炸两片的边区造手榴弹,而是缴获自日军的破片卵形弹,虽然这种弹的投掷距离不如国军的德式手榴弹,可是破片多,散布广,对露天的日军杀伤力极大。

  这个小队的日军没有死的只有一个,就是那个犯迷糊、戴着钢盔前来点名的新兵。钢盔挡住了大多数弹片,他只是肩部负了伤。

编辑:Liuxuepaper.Com

作文地带知识拓展:

抗日战争的故事,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抗日战争的故事,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建议您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抗日战争的故事,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免费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