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乌合之众》的核心就在那一个"众"。即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他得出的答案是再聪明的人只要加入了群体都是个傻子/破坏狂/造谣者/传谣者/暴力强权的狂热信徒……听上去像是吓唬人的,但真有这样的团体。书中第三卷第2章就举个例子(注:本段有其他版本,因为这些版本都有缺陷,所有这里结合了两个版本。):"监狱长的职责,就是以保姆的身份,照料这些病人。当暴乱者冲进来的时候,监狱长正在替一个精神病患者擦口水,他转过身示意这些暴动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刺激到病人让他们发病。"
"当监狱长的防御手段被摧毁以后,他被一群异常兴奋的人团团围住,从各个方向对他拳打脚踢。人们打算把他吊起来,砍掉他的头,把他系在马尾巴上。就在他同这群人进行争斗的时候,他踢了其中一个人。于是有人提议,让那个挨踢的人割断监狱长的喉咙,他的提议立即得到了群众的阵阵欢呼。
这个人,一个干完工作的厨师,他来巴士底狱的主要原因就是无事可做的好奇心,他就是想来这里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既然普遍的意见就是如此,那么他就把这看作一种爱国主义的行为,他甚至认为,应为杀死一个恶棍而得到表彰。他拿着一把借来的剑突袭了那光秃秃的脖子,但是这把剑有点钝,并没有刺进去,于是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把黑柄小刀(既然有厨子的手艺,所以他对于砍肉非常有经验),成功完成了刺杀行动。"
不过这是17世纪的事,这本书也是1895年写的,跟弗洛伊德是同时代的人,当时心理学还不成熟,本书也不够成熟。因此,并非所有群体都是这样的。这些群体总是可控制的,书中也提到,他们会听从一个领袖。不过书中提到的领袖管理群体的方式还是比较偏向于洗脑。更何况书中只是说所有群体都是这样的,所以现今,这本书有点不可取。
1+1=2
现在我们管理的方式是机械还原论。还原论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就像机器一样,你把洗衣机拆了再装起来,绝对不会装成一辆坦克。还原论的管理方式起着特别大的作用。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上,泰勒的展位上人山人海。它展示的是什么呢?是一群工人在切割钢板。他没有发明出任何新的设备,就让切钢板的速度翻了5倍多。其实他用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给每个工人安排的职位,他本人在旁边指挥。这其实还只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雏形,现在一定再会给他加以完善。我们通过分析这个团队可以发现,那些工人就像机器的一个个零件,而领导者的话就像蓝图,让零件拼凑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不过早在1900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就开始使用还原论管理了。分析一下古代的帝国和王国,我们同样不难发现,这些帝国和王国同样也像一个巨型机器。机器内部有武器(军队),有数据线(交通),有处理器(官员和政府),还有获取能量的方式(农民们交税)……西方工业革命时的流水线上有很多人都在重复做同一个动作,但是他们的平均效率还是比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的人要高。所以没有这种管理方式,可能就没有近代科技的发展。
机械还原论的管理方式基于牛顿的世界观,即机械宇宙,整个宇宙都是一台机器。后来人们甚至认为,整个宇宙的谜团都已经被解开了,只剩两个问题。但就是这两个问题,狠狠的打了那些认为"万物皆数"的人的脸。当时有一个假想,即霍普拉斯兽(物理学四大神兽之一),它能通过微积分算出任意一个原子的运动情况,从而准确地预测未来。但后来它被一只猫推翻了(这只猫也是物理学四大神兽之一),即薛定谔的猫。这是薛定谔的思想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有一只猫。其中有一个装置,侦测原子的衰变。如果这个原子衰变了,这个装置就会杀死这只猫。如果没有,这只猫就会继续活着。但原子的衰变是完全随机的,所以这只猫是半死半活的,处于死与活的叠加状态。海森堡也得出了测不准原理,即我们无法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速度与位置。所以支持还原论的基本世界观已被证实是错误的。同样还原论也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人不是机器。
首先人类很难一直胜任机器的工作。狄更斯的时代,许多工人因为日复一日的做同一个动作,导致其手臂变得僵硬。而且由于工厂主的剥削,他们几乎要工作一整天,却只十分微薄的工资。虽然现在没有贪婪的工厂主,也没有需要日复一日做同一动作的工人,但人终究与机器有很大的区别。有这么一件事:三个人一起种树,一个负责挖坑,一个负责把树苗放进去,最后一个负责填坑。但有一天放树苗的人没来。于是剩下的两人十分"尽职"地给我来一个挖坑,一个填坑。结果他们忙了一天,一棵树也没种。
还有就是教育。其实《乌合之众》的作者也是很讨厌填鸭式教育的,这样就把不同的人变成了同一流水线上相同的产品。18年畅销书《赋能》就让我们不要用还原论的死板结构,要采用灵活的复杂网状结构。
1+1>2
自然界中有许多神奇的生物。蚂蚁几乎没有智商,可是它们也能在没人指挥的情况下,就靠一些简单的信息素建造出人类建筑学家也为之惊叹的蚁穴。沙丁鱼群在海中能完美的躲避掠食者,但只要三行简单的代码,就能模拟出这个过程。我们大脑的神经元也如此神奇。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分泌和接收各种神经递质,就能诞生伟大的思想。人类目前也没能完全破解大脑的秘密,因为这些无法用还原论研究。人是无法胜任机器的工作,但人同时又有机器没有的,生命体独有的优点。人也会进化迭代,这使我们能够指数型成长,也就是能够"代滚代"。现在我的各个方面都在进化迭代。以前的我几乎每年都差不多。但10岁时的我可能完全看不懂我现在写的文章。众所周知,现在人工智能AI已经能战胜各个方面的世界级专家了。而之所以它能够这么厉害就是因为它模仿了生命体的进化迭代,而且迭代速度还比人快。
生命体还有一大优点是反脆弱。脆弱是指在不确定性中受损。而反脆弱,并不是不会受损(不会受损失是坚韧),而是在不确定性中获利。机器的一个零件坏了,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机器的运行。而我们骨折过的地方,痊愈后会变得更加坚硬。也就是说,没有打败我们的,会让我们更强,我们可以在不确定性中进化迭代。作为一个组织,这种反脆弱性也是很重要的。乌合之众型的组织却有生命体的反脆弱(书中说这种组织像生命体,但这种乌合之众型的组织还是不可取的)。但是,现在已经有这种反脆弱的组织了。这种组织模仿海星,把它的一条腿切掉,那条腿就会长成另一只海星。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个体,而非零件。因此,它才有超长的反脆弱能力。
但是,要想做到像蚂蚁和大脑那样还是很难的。这种方法必定十分巧妙,而且可能无法用还原论拆开,只能研究其整体。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还原论思维。所以那样研究可能会很别扭。
1+1究竟等于几?小于2,等于2抑或大于2?或者应该是多少?希望大家已经有了答案。这点可是很重要的。《高性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认为只有做到了个人领域的成功才能做到公共的成功。人们认为或表现出来的答案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一生。
文档为doc格式